青霉病和绿霉病

名片

名称:青霉病和绿霉病

分 类:

病原物:是真菌,为青霉属的两个种。

柑桔病虫草/天敌基础信息

简介:
青霉病、绿霉病分布很广,是引起果实贮运期大量腐烂的主要病害。由于青霉病的发病适温比绿霉病低,因此在气候暖和的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四川等省(区)以绿霉病为主;而在气候较低的湖南、湖北等省则以青霉病为主。

主要症状:
青霉病:初期病部水渍状、圆形、软腐、略凹陷皱缩,病部的水渍状规则、明显。尔后在病部长出白霉状菌丝层,菌丝层中很快长出青色粉状霉层(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),外围白色带较窄,仅1~2毫米。通常果实病部与包裹的纸或其他接触物无粘着力。
绿霉病:初期症状与青霉病相似,但中、后期症状有差异。病部的水渍状边缘不规则,也不明显,在白色菌丝层上长出绿色粉状霉层(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),外围白色带较宽,达8~15毫米。果实病部与包裹的纸或其他接触物有粘结性。

防控措施

病原物:是真菌,为青霉属的两个种。

防治措施

果实贮藏病害种类较多,有的果实在田间即带菌,有的则为采后感染,但其病原多数为弱寄生真菌,其中以青霉病、绿霉病发生最多,是防治的重点。综合各种因素,对柑桔果实贮藏病害的防治,应抓好四大关键措施。
1.加强田间防治。 有些贮藏病害在采收前已经受感染或潜伏感染。如褐色蒂腐病来自果园中的树脂病,疫霉褐腐病原同田间的柑桔脚腐病,柑桔炭疽病菌的附着孢子在果实上普遍存在,一旦果实在贮藏期生理状况变弱,病菌便侵入引起发病。因此田间的防病质量,对控制贮藏病害有直接影响。
2.适时采收,提高采果质量。柑桔果实的耐藏性与果实成熟度有关。一般,充分成熟的果实风味好但耐藏性差;提前采收的果实则风味差而耐藏性好。为兼顾两者,贮藏用果的采收期以八成成熟度为最佳。此时果实的内在品质已达到商品的要求,含酸量较高,在贮藏过程中仍能保持较好的风味,而且腐烂也较少。
引起柑桔果实腐烂的病原菌,多数为弱寄生菌,由伤口侵入;因此提高采果质量,避免造成伤口就能有效控制腐烂,这是贮藏成败的关键。在果实采收、运输、贮藏过程中均应注意轻拿轻放,防止给果实造成各种机械伤,如剪刀伤、碰伤、指甲伤、拉伤、跌伤、刺伤、擦伤、压伤等。
3. 用杀菌剂处理。采果前先对贮藏库和用具进行消毒处理。用硫磺粉,每立方米10克,加锯木屑点火发烟熏蒸24小时,或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~500倍液喷雾、擦洗。
采后果实用杀菌剂浸果处理。杀菌剂可选用多菌灵(MBC)可湿性粉剂500~1000ppm,或苯菌灵(苯来特)可湿性粉剂500ppm,或噻菌灵(特克多、涕必灵、TBZ)悬浮剂500~1000 ppm或抑霉唑水溶性粉剂500~1000 ppm。
上述杀菌剂对青霉病、绿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,对其他病害的防效不理想。为了兼治蒂腐病、黑腐病、炭疽病,常在杀菌剂中混用2,4-D 200 ppm。2,4-D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,本身不具有杀菌作用,但能保持果蒂新鲜,延缓果实衰老,从而增强抗病能力,起到间接防病作用。另据试验观察,使用2,4-D必须在采后3天内进行,否则效果差。
4.创造良好的贮藏条件。目前我国柑桔果实贮藏方式以常温贮藏为主,在大中城市采用低温贮藏。常温贮藏又以通风贮藏库最为普遍,除此之外,还有地窖贮藏、联拱沟窖贮藏、地下库贮藏等。
通风库建造时要注意隔热和通风两个条件。果实入库后,应根据季节,通过通风窗的关与开,调节库内温、湿度。使库内温度保持在5~9℃,相对湿度90%左右。果实用塑料薄膜包装,能有效保持果面湿度,减少失重和病害传染。
冷库的管理主要是温度的控制和及时通风换气。冷库的温度控制应根据柑桔果实的种类、品种而定,其最适贮藏温度:甜橙为3~5℃、温州蜜柑4~6℃、椪柑7~9℃、红桔10~12℃。
冷库通风换气,应在每天早晨进行,及时排除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,使库内二氧化碳不超过1%,氧气不低于17%~19%。

发生&分布

国内分布

说明:地图反映该类病虫草害在相应的省份或其局部地区存在或曾经存在,仅作参考,不可用于评价病虫害发生与分布等。

图片集

  • 柑橘青霉病
  • 柑橘青霉病
  • 柑橘青霉病
  • 柑橘青霉病
  • 柑橘青霉病病原
  • 柑橘青霉病病原
  • 绿霉病与青霉病
  • 柑橘绿霉病
  • 柑橘绿霉病
  • 柑橘绿霉病
  • 柑桔绿霉病病原
Copyright© 2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 网站备案号:渝ICP备05000267号   栏目访问量:次.     联系站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