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蜜柑萎缩病

名片

名称:温州蜜柑萎缩病

分 类:

病原物:球状病毒

柑桔病虫草/天敌基础信息

简介:
温州蜜柑萎缩病主要发生于温州蜜柑。日本全国均有该病发生,尤以老桔区为甚。我国在廿世纪80年代试验证明,从日本引进的个别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已感染该病。

主要症状:
病树春梢新芽黄化,新叶变小,叶中脉向下略弯,叶片两侧明显反卷,使呈船形,称船形叶;较迟展开的叶片,叶尖生长受阻收缩成匙形叶;新梢发育不正常,枝、叶丛生,植株矮化;发病初期果实变小但味无明显变化,发病后期果皮增厚变粗,果梗部隆起成高腰果,品质降低,重病株果实严重畸形;病树一般开花多;在同一枝上,船形叶或匙形叶一般单独出现,但也有同时混存的。出现的症状与温度有关,匙形叶出现在昼夜温差大时。夏秋梢均不显症。发病十年以上的树明显矮化,造成产量锐减,果实品质降低,有的重病株甚至产量全无收成。对幼苗影响极大,发病一年就严重受损。在自然条件下,早期认为只为害温州蜜柑,近年发现中晚熟柑类也受其为害。脐橙、伊予柑受害后表现畸形果、小叶等症状。此外还为害夏柑和西米诺尔桔柚。

防控措施

病原物:球状病毒

防治措施

1.高接换种 在日本早期曾对温州蜜柑萎缩病树采用高接换种的方法,即在病树上高接其他无症状的品种,以使病树转变为正常结果树。这种潜症带毒树,保留了大量毒源,增加了该病传播蔓延的机会,因此不宜推广。
2.深耕 因土壤有传病的迹象,廿世纪80年代,日本有人试验用氯化苦、甲基溴、合成树脂501、502等化学药剂消毒土壤防治该病,结果均不理想。而用推土机推去表土后深耕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,手耕效果差。罹病园砍伐后休闲3-5年没有任何防止效果。
3.及时砍伐病树 及时砍伐重症中心病株,在周围树间开深沟可以防止蔓延。
4.增强树势 冬季及时剪除轻病树的重症枝条可以减轻发病。肥水管理好,树势强也可减轻受害。
5.热处理 为了获得无病苗,可将带毒植株在白天40℃、夜间30℃(各12小时)热处理42-49天后,采芽嫁接到实生枳砧上可以脱除该病毒。但按此法热处理56天植株不经嫁接的,一年后检测仍带毒。如将带毒植株放在白天40℃、夜间30℃(各12小时)条件下处理7天,取其上发出的嫩芽作茎尖嫁接,亦可得到无毒的茎尖苗。

发生&分布

国内分布

说明:地图反映该类病虫草害在相应的省份或其局部地区存在或曾经存在,仅作参考,不可用于评价病虫害发生与分布等。

图片集

Copyright© 2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 网站备案号:渝ICP备05000267号   栏目访问量:次.     联系站长